隆回政协委员聚焦“亿年龙洞” 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隆回政协委员聚焦“亿年龙洞” 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隆回政协委员聚焦“亿年龙洞” 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上世纪50年代在5座高寒荒山建设国有林场,到50多年(duōnián)来攻坚克难在南部石漠化(shímòhuà)地区造出茫茫林海,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从率先在全国进行国有林场改革,到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实现生态(shēngtài)(shēngtài)美、产业兴、百姓富……隆回县以一场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生态“马拉松”,在湘中(xiāngzhōng)大地树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gòngshēng)的现代文明新标杆。
发展无止境,奔跑不停步。如今,作为全国(quánguó)生态文明(wénmíng)示范工程试点县,隆回县以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正锚定“生态秀县”美好蓝图全力攻坚,跑出国土绿化(lǜhuà)、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加速度”,跑出隆回人敢拼搏、敢担当、敢争先的(de)精气神。
率先在全国开展(kāizhǎn)国有林场改革——
高寒(gāohán)荒山变身绿色明珠
从天空俯瞰隆回(lónghuí)大地,5座高耸入云的(de)山峰——白马山、望(wàng)云山、九龙山、大东山、木瓜山,被郁郁葱葱的山林覆盖,这就是隆回县均由人工造出来的五大国有林场。
1958年国有林场始建时,隆回县将境内因石多土少而“秃了顶”的荒凉(huāngliáng)高山(gāoshān)(shān),交给了第一代林业人。一拨又一拨人,挑着粮食被褥,带着锅碗瓢盆,甚至拖家带口,上(shàng)了山、扎了根。在(zài)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顶着风霜雨雪,种下一棵又一棵幼苗,历经几代人接力奋斗,终于有了现在的层林叠翠。
曾经(céngjīng),守着(zhe)青山的林业人靠有限的伐木(fámù)收入(shōurù)过着穷日子。2010年,隆回县在全国率先按照“保生态,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的“四保”原则和“不砍树”“不卖林场”“不砸饭碗”的“三不”思路,进行国有林场转型升级改革。林场走出困境,欣欣向荣发展。5个国有林场,现有面积近0.8万公顷,活立木(huólìmù)蓄积50万立方米。
随着林场(línchǎng)管理制度(guǎnlǐzhìdù)改革不断推进(tuījìn),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造林护林水平不断提升,昔日的荒凉高山(gāoshān)早已变身绿色宝藏、旅游热点。最高海拔1780米(mǐ)的白马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8%,利用(lìyòng)自身优势做活“凉风经济”,发展森林康养(kāngyǎng),并利用场部旧楼发展青少年教育研学基地;望云山林场建有全省最大的金钱松林,打造20余公顷杜鹃花基地发展旅游经济,并正在(zhèngzài)规划推进沙参种植基地建设;木瓜山林场涵养木瓜山水库为邵阳市备用水源,利用原有的干山工区打造柏木良种基地及种苗场;大东山林场建有滑翔伞基地,千亩(qiānmǔ)野生樱花每年吸引众多游客。
在最高海拨1155.1米的(de)九龙山林场,一场薄雨令云雾如练,山色(shānsè)空濛。碎石铺就的山路边(lùbiān),可见裸露的石壁上有虬曲盘错的根系正努力地寻缝觅土、扎入大地。这里土质以板页岩(yèyán)风化土壤为主(wéizhǔ),曾经因缺少植被、水土流失,“风吹石头跑”。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达98%以上,林木蓄积量每年以10%的比例(bǐlì)递增。新建的生物防火林带上,一棵棵木荷树苗长势良好,招人注目。
林场(línchǎng)场长彭建军23岁时在这里参加工作,后调去大东山林场,2020年(nián)又回到九龙山林场。他(tā)介绍说,林场以前广泛(guǎngfàn)种植杉木,近年来增加了金钱松、赤皮青冈、红榉、马卦木、厚朴、银杏等复合型树种,进一步(jìnyíbù)改善林分、改良土壤,提供旅游(lǚyóu)观赏价值,创造中药材效益。因为山势陡、土层薄,不太适合发展大规模林下经济,他们正积极推进利用“九龙传说”和成片的南(nán)竹林、九龙山水库、溶洞等资源,与邻近的向家村整体谋划,共同发展森林康养和休闲旅游产业。
如他这般,很多人在林场一干就是(jiùshì)一辈子,有的甚至一家(jiā)三代都留在了林场。经常穿山越林,白色车成(chēchéng)了林场人的标配。一周只回一次家,回一次家带足一周的菜,成了林场人的常态。九龙山林场至今还保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yītiān)只吃两餐饭的习惯,工区(gōngqū)管护站才通了电。但这就是林场人曾经无怨无悔,现在依然无怨无悔的选择。
石山造林模式在全国(quánguó)推广——
“火焰山”造出绿色(lǜsè)林海
石漠化被称为土地癌症。通过人工凿石造林,隆回南部15个乡镇如“火焰山(huǒyànshān)”横亘的(de)石漠化地区,如今建成了50公里(gōnglǐ)长、面积达2.33万公顷的郁郁葱葱柏木林带。这不仅是(shì)全国县级最大的柏木林,更是隆回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文奇观。
隆回(lónghuí)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长期遭受“石魔”肆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隆回石灰岩丘陵山岗面积达7.89万公顷,其中岩石裸露30%以上的“重度石漠”有3.33万公顷。这些山岗因(yīn)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0℃而被称为“火焰山”。面对这片(zhèpiàn)“不毛之地”,隆回人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念(xìnniàn),开始(kāishǐ)石山造林的艰辛历程。
没有土没有水,就用肩挑、马驮运过来,用凿子在石山上开穴;没有经验,就反复开展对比试验,逐一(zhúyī)筛选。通过营造(yíngzào)对比试验林、用体温育芽筛选树种等方法,他们(tāmen)从50多个树种中筛选出柏木等7个适宜石山造林的耐旱品种,让9000万棵柏木在石缝中扎了根(gēn)。
一年又一年,一座(yīzuò)山头接一座山头,隆回林业人带领各乡镇的村民,在(zài)石山上植树造林(zàolín)。从最(zuì)开始的村民全家上阵,到以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村民植树、发展种植大户,再到结合造林项目引进专业公司代种,隆回咬定青山不放松,跑出植树造林的加速度、高颜值。
在长期实践和研究中,隆回林业人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攻克石山(shíshān)造林一系列难题,突破石山造林多项(duōxiàng)关键技术。科研成果“隆回县石灰岩石山造林技术研究及(jí)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sānděngjiǎng),隆回县石山造林模式被推介为全国石漠化治理典型模式。
通过代代接力,久久为功,昔日土地贫瘠、岩石(yánshí)裸露的(de)山岭披上了绿装,2万多公顷石漠化土地转化为绿色林海。森林覆盖率从以前的不足30%提升至55%,生态屏障功能(gōngnéng)显著增强。全县柏木人工林保存面积(miànjī)达2.33万公顷,蓄积量突破300万立方米,均居全国县级(xiànjí)区域首位。石山造出的柏木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有的用在了西藏(xīzàng)、青海等地的寺庙修葺中,有的被运往福建造成渔船,驶向海洋……
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隆回在实施退耕还林(tuìgēngháilín)和石山治理中(zhōng),始终坚持“宜林(yílín)则林、宜果则果、生态经济兼顾”原则,科学设计了4类12种模式。隆回在建设好(hǎo)2万多公顷生态林的同时,发展了金银花、油茶、水果等经济林5300多公顷,带动10万名群众增收(zēngshōu)。其中石山柏木(bǎimù)生态林模式和金银花林药模式被国家林草局推介为全国退耕还林典型示范模式。
新质生产力(shēngchǎnlì)赋能生态秀县——
近年来,随着(suízhe)“生态秀县”发展战略的实施,隆回不断推动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shíxiàn)全民主动增绿护绿,共建共享“林城相融、林水(línshuǐ)相映、人景和谐”的绿色家园。
一方面,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森林资源(sēnlínzīyuán)数量持续增长。
2021年(nián)至2024年,隆回共完成中央预算内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hé)修复专项(简称“双重”项目)和省级生态廊道建设中央财政投资(tóuzī)8887万元,实施人工(réngōng)造林(lín)1786.67公顷(gōngqǐng),封山育林1.05万公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33万公顷,退化草原修复1556公顷、生物围栏4.0万米。隆回的生态廊道和“双重”项目建设绩效评估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并(bìng)获全省营造林重点项目省级质量评价优秀等次。
依托六都寨水库(今魏源湖),隆回建设了总面积711.0公顷的(de)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gōngyuán)。2021年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bǎohù)和(hé)修复工程项目立项,总投资(tóuzī)3245.86万元,现已完成全部湿地修复工程、鸟类栖息地工程、驳岸修复工程、标牌标识体系建设及附属配套、相关绿化工程等。
隆回县还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一村三年万树”行动(xíngdòng),共创建全国(quánguó)生态文化村1个(gè)、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精品乡村1个、省绿色村庄(森林乡村)42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70个、园林(花园)式单位(小区(xiǎoqū))128家。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森林蓄积量从(cóng)“十三五”末的1056万立方米增至1218万立方米。2022年(nián),隆回县(lónghuíxiàn)被(bèi)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森林城市”称号。隆回县林业局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另一方面,森林保护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治理”的转变(zhuǎnbiàn)。
2021年以来,隆回县创新实施林长制,构建“一长四员”网格化管护体系。全县划分为760个责任(zérèn)网格,设置县级林长18名、乡级林长276名、村级林长1314名,科技员59名、监管员73名、执法人员226名、护林员1221名。通过(tōngguò)定期不定期(bùdìngqī)巡山(xúnshān)巡查,建立监管档案,确保(quèbǎo)全县森林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以科技为引领,隆回积极开展(jījíkāizhǎn)森林(sēnlín)(sēnlín)灾害防治,实现“技防+物防+人防”三防联动,构建了森林火灾首端拦截系统。2023年以来,隆回县(lónghuíxiàn)新建生物防火林带(líndài)230公里、隔离带(gélídài)326公里和森林防火应急道路20公里,新建森林消防蓄水池35个,形成封闭成网的林火阻隔体系。建设森林消防专业队伍5支,并为25个乡镇、572个村(居)委会配备(pèibèi)了满足扑救较大森林火灾需要的消防器材。森林火情热点(rèdiǎn)快速核查处置“131”机制得到有效落实,确保火情“打早、打小、打了”。
同时,隆回县卓有成效(zhuóyǒuchéngxiào)地开展了松毛虫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候鸟过境等工作,生态资源(zīyuán)得到有效保护。
加快集体林权(línquán)改革——
隆回县林地总面积17.1万公顷,其中(qízhōng)集体(jítǐ)林地面积16.33万公顷。2010年至(zhì)2012年全县共审核颁发林权证本22.44万本(wànběn),其中集体统一经营0.82万本、农户个人(法人)21.62万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产业迅速发展,百姓不断增收致富(zhìfù)。
近年来,林下经济逐步(zhúbù)壮大。隆回县(lónghuíxiàn)大力推广林禽、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金银花、猕猴桃(míhóutáo)、黄精、魔芋等林下经济产品和特色养殖。现全县(quánxiàn)发展林下经济经营主体221个(gè),其中林业企业12个、农民合作社37个、专业大户91个、森林人家及家庭农场81个。
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1.47万公顷左右,常年年产干花1万吨以上,占全国(quánguó)金银花产量(chǎnliàng)的50%以上。2024年干花产量1.2万吨,产值(chǎnzhí)达到40亿元。小沙江镇(xiǎoshājiāngzhèn)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金银花交易集散地。2025年,金银花已纳入全省林下经济发展主导目录。
依托传统优势,隆回正(zhèng)积极谋划将“小竹子”培育为绿色(lǜsè)低碳经济的“大支柱”。隆回县现有竹林面积2.01万公顷,形成了(le)以滩头、岩口等南竹主产区为中心的1.33万公顷笋竹两用林基地。目前笋竹加工企业有9家(jiā),其中湖南金竹笋(zhúsǔn)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4年,全县竹产业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10万农民参与(cānyù)竹产业链。
油茶(yóuchá)(yóuchá)(yóuchá)产业逐渐壮大。全县(quánxiàn)共有油茶林9700多公顷,其中新造油茶林面积7700多公顷。全县有2.5万余农户参与油茶种植,发展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61家,注册规模企业10家,大唐农业(nóngyè)发展有限公司和宝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评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4年油茶年产值为4.33亿元。
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正成为新的(de)经济增长点。拥有1026株古树的“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中华秋沙鸭两度到访(dàofǎng)的“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gōngyuán)”,监测到红腹锦鸡的“望云山省级森林公园(sēnlíngōngyuán)”,带热龙瑶幽谷景区的“白马山省级森林公园”,守护候鸟过境的“屏风界县级自然保护区”等(děng)生态旅游区(lǚyóuqū),人气火爆。2024年全县实现旅游人次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
“绿色共富”是隆回(lónghuí)林业人服务百姓的初心。为提高产业效益,隆回林业局(línyèjú)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dàxué)、省林科院、省植物园等合作开展(kāizhǎn)柏木、金钱松等良种(liángzhǒng)选育和基地建设,推动林木种苗升级换代。科技员制度覆盖全县,59名科技员深入山间地头,指导林农应用油茶剪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今年,隆回县制定了“一县一策”林改工作计划,全面推进(tuījìn)深化集体林权(línquán)制度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将从发放收益权证、落实“三权”分置,发展(fāzhǎn)竹产业(chǎnyè)、助力乡村振兴,建立林权收储机构、盘活森林资源,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林地流转等方面,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更趋完善,确保(quèbǎo)林业(línyè)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稳步增加,林业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传承“林家(línjiā)铺子”精神——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jiāsùdù)
让隆回(lónghuí)林业(línyè)人引以为傲、备加珍惜的(de),不仅是他们打下的这片绿色江山,还有写进隆回林业人骨髓里的优良传统。他们称之为“林家铺子”精神——涵盖“不灭石山誓(shì)不休”的信念,“绿了荒山白了头”的奉献和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作风。
一代代(yídàidài)隆回林业人前赴后继,甘于(gānyú)寂寞、默默奉献,为青山绿水燃烧生命。他们当中,有“全国(quánguó)(quánguó)绿化奖章”获得者、全省绿化功臣张世模,全国林业先进工作者(gōngzuòzhě)、省劳动模范罗金塔,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刘维湘,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肖时平,全国森林防火先进个人周忠安,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王丁伟等。
秉承“林家铺子”精神,隆回林业人在(zài)新时代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jiāsùdù)。
2023年(nián),全省启动(qǐdòng)林火阻隔系统(xìtǒng)与森林消防蓄水池建设两年行动。为了抓早抓好项目建设,隆回县林业局在即将过年放假之际,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zhuāntíyánjiū),又在2023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为相关手续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开年分工后,大家各司其职、迅速行动(xùnsùxíngdòng),各相关职能部门高效配合,项目如火如荼推进。
隆回县(lónghuíxiàn)林业局防火股股长刘(liú)清华等人带着技术人员(jìshùrényuán)奔赴山林,早上出去,晚上回来。生物防火林带(líndài)需要上图作业(zuòyè),他们拿着手机拍照,一步一个脚印走完全程。自家车在山路上开报废,就无偿征用朋友的豪华越野车。防火股工作人员中有一个90后小伙子,在高强度的爬山作业中膝盖受伤,拄着拐杖半个月没恢复,“一度怀疑人生”。
两年的精心苦干,不仅确保了(le)(le)生物防火带的建设质量,还实现了林界的区分,让林权(línquán)和责任归属一目了然(yīmùliǎorán)。2024年底省验收组前来验收时,3天的行程对方只用了一半,“没必要再看了,隆回的项目只有震撼,没有遗憾。”
5月27日(rì),隆回县林业局资源股用一天时间(shíjiān)(shíjiān)完成了(le)3个项目的林地手续初审,并连夜赶往长沙送审。务实高效、快报快审,是隆回县林业局强化要素(yàosù)保障、助力隆回高质量发展的体现。2023年审批104个项目,2024年审批40多个项目,平均时间只要两三天。隆回县木材市场搬迁项目的林业审批手续本来(běnlái)需要一个月,他们开通民生工程绿色通道,一周时间办完,经营户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今年以来,隆回县以内需扩量提效等“七大攻坚”行动为抓手,积极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资995万元的森林防火应急(yìngjí)道路建设项目在全(quán)省(quánshěng)率先开工;全县建设义务植树基地50处,栽植绿化(lǜhuà)苗木20万株,栽植生态苗木180万株,完成营造林1300多公顷;配合市林业局打捆申报2025年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shìfàn)奖补项目;对25个(gè)乡镇(街道)和5个国有林场全覆盖森林防火宣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继续传承勤朴坚韧、团结奋进的‘林家铺子’精神(jīngshén),通过实施生态林改造提质,壮大(zhuàngdà)发展油茶、南竹、林下经济林和森林康养等林业(línyè)产业,建设和美乡村,推动全县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让绿色福祉惠及更多百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隆回县(lónghuíxiàn)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丁伟(wángdīngwěi),说出当代林业人的共同心声。
(来源:中国网 作者:贺旭艳 陈斌(chénbīn) 肖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上世纪50年代在5座高寒荒山建设国有林场,到50多年(duōnián)来攻坚克难在南部石漠化(shímòhuà)地区造出茫茫林海,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从率先在全国进行国有林场改革,到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实现生态(shēngtài)(shēngtài)美、产业兴、百姓富……隆回县以一场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生态“马拉松”,在湘中(xiāngzhōng)大地树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gòngshēng)的现代文明新标杆。

发展无止境,奔跑不停步。如今,作为全国(quánguó)生态文明(wénmíng)示范工程试点县,隆回县以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正锚定“生态秀县”美好蓝图全力攻坚,跑出国土绿化(lǜhuà)、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加速度”,跑出隆回人敢拼搏、敢担当、敢争先的(de)精气神。
率先在全国开展(kāizhǎn)国有林场改革——
高寒(gāohán)荒山变身绿色明珠
从天空俯瞰隆回(lónghuí)大地,5座高耸入云的(de)山峰——白马山、望(wàng)云山、九龙山、大东山、木瓜山,被郁郁葱葱的山林覆盖,这就是隆回县均由人工造出来的五大国有林场。
1958年国有林场始建时,隆回县将境内因石多土少而“秃了顶”的荒凉(huāngliáng)高山(gāoshān)(shān),交给了第一代林业人。一拨又一拨人,挑着粮食被褥,带着锅碗瓢盆,甚至拖家带口,上(shàng)了山、扎了根。在(zài)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顶着风霜雨雪,种下一棵又一棵幼苗,历经几代人接力奋斗,终于有了现在的层林叠翠。
曾经(céngjīng),守着(zhe)青山的林业人靠有限的伐木(fámù)收入(shōurù)过着穷日子。2010年,隆回县在全国率先按照“保生态,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的“四保”原则和“不砍树”“不卖林场”“不砸饭碗”的“三不”思路,进行国有林场转型升级改革。林场走出困境,欣欣向荣发展。5个国有林场,现有面积近0.8万公顷,活立木(huólìmù)蓄积50万立方米。
随着林场(línchǎng)管理制度(guǎnlǐzhìdù)改革不断推进(tuījìn),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造林护林水平不断提升,昔日的荒凉高山(gāoshān)早已变身绿色宝藏、旅游热点。最高海拔1780米(mǐ)的白马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8%,利用(lìyòng)自身优势做活“凉风经济”,发展森林康养(kāngyǎng),并利用场部旧楼发展青少年教育研学基地;望云山林场建有全省最大的金钱松林,打造20余公顷杜鹃花基地发展旅游经济,并正在(zhèngzài)规划推进沙参种植基地建设;木瓜山林场涵养木瓜山水库为邵阳市备用水源,利用原有的干山工区打造柏木良种基地及种苗场;大东山林场建有滑翔伞基地,千亩(qiānmǔ)野生樱花每年吸引众多游客。
在最高海拨1155.1米的(de)九龙山林场,一场薄雨令云雾如练,山色(shānsè)空濛。碎石铺就的山路边(lùbiān),可见裸露的石壁上有虬曲盘错的根系正努力地寻缝觅土、扎入大地。这里土质以板页岩(yèyán)风化土壤为主(wéizhǔ),曾经因缺少植被、水土流失,“风吹石头跑”。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达98%以上,林木蓄积量每年以10%的比例(bǐlì)递增。新建的生物防火林带上,一棵棵木荷树苗长势良好,招人注目。
林场(línchǎng)场长彭建军23岁时在这里参加工作,后调去大东山林场,2020年(nián)又回到九龙山林场。他(tā)介绍说,林场以前广泛(guǎngfàn)种植杉木,近年来增加了金钱松、赤皮青冈、红榉、马卦木、厚朴、银杏等复合型树种,进一步(jìnyíbù)改善林分、改良土壤,提供旅游(lǚyóu)观赏价值,创造中药材效益。因为山势陡、土层薄,不太适合发展大规模林下经济,他们正积极推进利用“九龙传说”和成片的南(nán)竹林、九龙山水库、溶洞等资源,与邻近的向家村整体谋划,共同发展森林康养和休闲旅游产业。
如他这般,很多人在林场一干就是(jiùshì)一辈子,有的甚至一家(jiā)三代都留在了林场。经常穿山越林,白色车成(chēchéng)了林场人的标配。一周只回一次家,回一次家带足一周的菜,成了林场人的常态。九龙山林场至今还保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yītiān)只吃两餐饭的习惯,工区(gōngqū)管护站才通了电。但这就是林场人曾经无怨无悔,现在依然无怨无悔的选择。
石山造林模式在全国(quánguó)推广——
“火焰山”造出绿色(lǜsè)林海
石漠化被称为土地癌症。通过人工凿石造林,隆回南部15个乡镇如“火焰山(huǒyànshān)”横亘的(de)石漠化地区,如今建成了50公里(gōnglǐ)长、面积达2.33万公顷的郁郁葱葱柏木林带。这不仅是(shì)全国县级最大的柏木林,更是隆回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文奇观。

隆回(lónghuí)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长期遭受“石魔”肆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隆回石灰岩丘陵山岗面积达7.89万公顷,其中岩石裸露30%以上的“重度石漠”有3.33万公顷。这些山岗因(yīn)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0℃而被称为“火焰山”。面对这片(zhèpiàn)“不毛之地”,隆回人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念(xìnniàn),开始(kāishǐ)石山造林的艰辛历程。
没有土没有水,就用肩挑、马驮运过来,用凿子在石山上开穴;没有经验,就反复开展对比试验,逐一(zhúyī)筛选。通过营造(yíngzào)对比试验林、用体温育芽筛选树种等方法,他们(tāmen)从50多个树种中筛选出柏木等7个适宜石山造林的耐旱品种,让9000万棵柏木在石缝中扎了根(gēn)。
一年又一年,一座(yīzuò)山头接一座山头,隆回林业人带领各乡镇的村民,在(zài)石山上植树造林(zàolín)。从最(zuì)开始的村民全家上阵,到以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村民植树、发展种植大户,再到结合造林项目引进专业公司代种,隆回咬定青山不放松,跑出植树造林的加速度、高颜值。
在长期实践和研究中,隆回林业人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攻克石山(shíshān)造林一系列难题,突破石山造林多项(duōxiàng)关键技术。科研成果“隆回县石灰岩石山造林技术研究及(jí)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sānděngjiǎng),隆回县石山造林模式被推介为全国石漠化治理典型模式。
通过代代接力,久久为功,昔日土地贫瘠、岩石(yánshí)裸露的(de)山岭披上了绿装,2万多公顷石漠化土地转化为绿色林海。森林覆盖率从以前的不足30%提升至55%,生态屏障功能(gōngnéng)显著增强。全县柏木人工林保存面积(miànjī)达2.33万公顷,蓄积量突破300万立方米,均居全国县级(xiànjí)区域首位。石山造出的柏木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有的用在了西藏(xīzàng)、青海等地的寺庙修葺中,有的被运往福建造成渔船,驶向海洋……
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隆回在实施退耕还林(tuìgēngháilín)和石山治理中(zhōng),始终坚持“宜林(yílín)则林、宜果则果、生态经济兼顾”原则,科学设计了4类12种模式。隆回在建设好(hǎo)2万多公顷生态林的同时,发展了金银花、油茶、水果等经济林5300多公顷,带动10万名群众增收(zēngshōu)。其中石山柏木(bǎimù)生态林模式和金银花林药模式被国家林草局推介为全国退耕还林典型示范模式。
新质生产力(shēngchǎnlì)赋能生态秀县——
近年来,随着(suízhe)“生态秀县”发展战略的实施,隆回不断推动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shíxiàn)全民主动增绿护绿,共建共享“林城相融、林水(línshuǐ)相映、人景和谐”的绿色家园。
一方面,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森林资源(sēnlínzīyuán)数量持续增长。
2021年(nián)至2024年,隆回共完成中央预算内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hé)修复专项(简称“双重”项目)和省级生态廊道建设中央财政投资(tóuzī)8887万元,实施人工(réngōng)造林(lín)1786.67公顷(gōngqǐng),封山育林1.05万公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33万公顷,退化草原修复1556公顷、生物围栏4.0万米。隆回的生态廊道和“双重”项目建设绩效评估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并(bìng)获全省营造林重点项目省级质量评价优秀等次。
依托六都寨水库(今魏源湖),隆回建设了总面积711.0公顷的(de)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gōngyuán)。2021年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bǎohù)和(hé)修复工程项目立项,总投资(tóuzī)3245.86万元,现已完成全部湿地修复工程、鸟类栖息地工程、驳岸修复工程、标牌标识体系建设及附属配套、相关绿化工程等。
隆回县还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一村三年万树”行动(xíngdòng),共创建全国(quánguó)生态文化村1个(gè)、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精品乡村1个、省绿色村庄(森林乡村)42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70个、园林(花园)式单位(小区(xiǎoqū))128家。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森林蓄积量从(cóng)“十三五”末的1056万立方米增至1218万立方米。2022年(nián),隆回县(lónghuíxiàn)被(bèi)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森林城市”称号。隆回县林业局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另一方面,森林保护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治理”的转变(zhuǎnbiàn)。
2021年以来,隆回县创新实施林长制,构建“一长四员”网格化管护体系。全县划分为760个责任(zérèn)网格,设置县级林长18名、乡级林长276名、村级林长1314名,科技员59名、监管员73名、执法人员226名、护林员1221名。通过(tōngguò)定期不定期(bùdìngqī)巡山(xúnshān)巡查,建立监管档案,确保(quèbǎo)全县森林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以科技为引领,隆回积极开展(jījíkāizhǎn)森林(sēnlín)(sēnlín)灾害防治,实现“技防+物防+人防”三防联动,构建了森林火灾首端拦截系统。2023年以来,隆回县(lónghuíxiàn)新建生物防火林带(líndài)230公里、隔离带(gélídài)326公里和森林防火应急道路20公里,新建森林消防蓄水池35个,形成封闭成网的林火阻隔体系。建设森林消防专业队伍5支,并为25个乡镇、572个村(居)委会配备(pèibèi)了满足扑救较大森林火灾需要的消防器材。森林火情热点(rèdiǎn)快速核查处置“131”机制得到有效落实,确保火情“打早、打小、打了”。
同时,隆回县卓有成效(zhuóyǒuchéngxiào)地开展了松毛虫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候鸟过境等工作,生态资源(zīyuán)得到有效保护。
加快集体林权(línquán)改革——
隆回县林地总面积17.1万公顷,其中(qízhōng)集体(jítǐ)林地面积16.33万公顷。2010年至(zhì)2012年全县共审核颁发林权证本22.44万本(wànběn),其中集体统一经营0.82万本、农户个人(法人)21.62万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产业迅速发展,百姓不断增收致富(zhìfù)。
近年来,林下经济逐步(zhúbù)壮大。隆回县(lónghuíxiàn)大力推广林禽、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金银花、猕猴桃(míhóutáo)、黄精、魔芋等林下经济产品和特色养殖。现全县(quánxiàn)发展林下经济经营主体221个(gè),其中林业企业12个、农民合作社37个、专业大户91个、森林人家及家庭农场81个。
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1.47万公顷左右,常年年产干花1万吨以上,占全国(quánguó)金银花产量(chǎnliàng)的50%以上。2024年干花产量1.2万吨,产值(chǎnzhí)达到40亿元。小沙江镇(xiǎoshājiāngzhèn)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金银花交易集散地。2025年,金银花已纳入全省林下经济发展主导目录。
依托传统优势,隆回正(zhèng)积极谋划将“小竹子”培育为绿色(lǜsè)低碳经济的“大支柱”。隆回县现有竹林面积2.01万公顷,形成了(le)以滩头、岩口等南竹主产区为中心的1.33万公顷笋竹两用林基地。目前笋竹加工企业有9家(jiā),其中湖南金竹笋(zhúsǔn)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4年,全县竹产业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10万农民参与(cānyù)竹产业链。
油茶(yóuchá)(yóuchá)(yóuchá)产业逐渐壮大。全县(quánxiàn)共有油茶林9700多公顷,其中新造油茶林面积7700多公顷。全县有2.5万余农户参与油茶种植,发展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61家,注册规模企业10家,大唐农业(nóngyè)发展有限公司和宝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评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4年油茶年产值为4.33亿元。
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正成为新的(de)经济增长点。拥有1026株古树的“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中华秋沙鸭两度到访(dàofǎng)的“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gōngyuán)”,监测到红腹锦鸡的“望云山省级森林公园(sēnlíngōngyuán)”,带热龙瑶幽谷景区的“白马山省级森林公园”,守护候鸟过境的“屏风界县级自然保护区”等(děng)生态旅游区(lǚyóuqū),人气火爆。2024年全县实现旅游人次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
“绿色共富”是隆回(lónghuí)林业人服务百姓的初心。为提高产业效益,隆回林业局(línyèjú)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dàxué)、省林科院、省植物园等合作开展(kāizhǎn)柏木、金钱松等良种(liángzhǒng)选育和基地建设,推动林木种苗升级换代。科技员制度覆盖全县,59名科技员深入山间地头,指导林农应用油茶剪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今年,隆回县制定了“一县一策”林改工作计划,全面推进(tuījìn)深化集体林权(línquán)制度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将从发放收益权证、落实“三权”分置,发展(fāzhǎn)竹产业(chǎnyè)、助力乡村振兴,建立林权收储机构、盘活森林资源,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林地流转等方面,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更趋完善,确保(quèbǎo)林业(línyè)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稳步增加,林业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传承“林家(línjiā)铺子”精神——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jiāsùdù)
让隆回(lónghuí)林业(línyè)人引以为傲、备加珍惜的(de),不仅是他们打下的这片绿色江山,还有写进隆回林业人骨髓里的优良传统。他们称之为“林家铺子”精神——涵盖“不灭石山誓(shì)不休”的信念,“绿了荒山白了头”的奉献和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作风。
一代代(yídàidài)隆回林业人前赴后继,甘于(gānyú)寂寞、默默奉献,为青山绿水燃烧生命。他们当中,有“全国(quánguó)(quánguó)绿化奖章”获得者、全省绿化功臣张世模,全国林业先进工作者(gōngzuòzhě)、省劳动模范罗金塔,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刘维湘,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肖时平,全国森林防火先进个人周忠安,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王丁伟等。
秉承“林家铺子”精神,隆回林业人在(zài)新时代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jiāsùdù)。
2023年(nián),全省启动(qǐdòng)林火阻隔系统(xìtǒng)与森林消防蓄水池建设两年行动。为了抓早抓好项目建设,隆回县林业局在即将过年放假之际,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zhuāntíyánjiū),又在2023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为相关手续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开年分工后,大家各司其职、迅速行动(xùnsùxíngdòng),各相关职能部门高效配合,项目如火如荼推进。
隆回县(lónghuíxiàn)林业局防火股股长刘(liú)清华等人带着技术人员(jìshùrényuán)奔赴山林,早上出去,晚上回来。生物防火林带(líndài)需要上图作业(zuòyè),他们拿着手机拍照,一步一个脚印走完全程。自家车在山路上开报废,就无偿征用朋友的豪华越野车。防火股工作人员中有一个90后小伙子,在高强度的爬山作业中膝盖受伤,拄着拐杖半个月没恢复,“一度怀疑人生”。
两年的精心苦干,不仅确保了(le)(le)生物防火带的建设质量,还实现了林界的区分,让林权(línquán)和责任归属一目了然(yīmùliǎorán)。2024年底省验收组前来验收时,3天的行程对方只用了一半,“没必要再看了,隆回的项目只有震撼,没有遗憾。”
5月27日(rì),隆回县林业局资源股用一天时间(shíjiān)(shíjiān)完成了(le)3个项目的林地手续初审,并连夜赶往长沙送审。务实高效、快报快审,是隆回县林业局强化要素(yàosù)保障、助力隆回高质量发展的体现。2023年审批104个项目,2024年审批40多个项目,平均时间只要两三天。隆回县木材市场搬迁项目的林业审批手续本来(běnlái)需要一个月,他们开通民生工程绿色通道,一周时间办完,经营户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今年以来,隆回县以内需扩量提效等“七大攻坚”行动为抓手,积极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资995万元的森林防火应急(yìngjí)道路建设项目在全(quán)省(quánshěng)率先开工;全县建设义务植树基地50处,栽植绿化(lǜhuà)苗木20万株,栽植生态苗木180万株,完成营造林1300多公顷;配合市林业局打捆申报2025年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shìfàn)奖补项目;对25个(gè)乡镇(街道)和5个国有林场全覆盖森林防火宣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继续传承勤朴坚韧、团结奋进的‘林家铺子’精神(jīngshén),通过实施生态林改造提质,壮大(zhuàngdà)发展油茶、南竹、林下经济林和森林康养等林业(línyè)产业,建设和美乡村,推动全县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让绿色福祉惠及更多百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隆回县(lónghuíxiàn)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丁伟(wángdīngwěi),说出当代林业人的共同心声。
(来源:中国网 作者:贺旭艳 陈斌(chénbīn) 肖瑶)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