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游族网络参与“石榴籽计划”公益捐赠活动,助力北疆青少年教育发展

体育正文 271 0

游族网络参与“石榴籽计划”公益捐赠活动,助力北疆青少年教育发展

游族网络参与“石榴籽计划”公益捐赠活动,助力北疆青少年教育发展

央广网呼伦贝尔7月(yuè)3日消息(记者李春雪)小暑将至,大地如蒸。全国各地迎来一年中农业生产最为关键的“三夏”时节。高温炙烤之下,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田间(tiánjiān)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追肥、喷药、除草、松土(sōngtǔ),农机(nóngjī)轰鸣声与技术指导声交织,在2554万亩农田(nóngtián)上奏响丰收序曲。 农业机械正在(zhèngzài)大豆田中作业(央广网发 张东阳 摄) 在(zài)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太平庄村(cūn),玉米田里,追肥(zhuīféi)机来回穿梭,将氮肥均匀(jūnyún)撒入土中。“现在是玉米拔节期,施肥必须及时、精准。”当地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董江一边操作一边介绍。追肥时严格控制深度和用量,确保养分“直达根部”,避免肥料浪费和“烧苗”现象,让每一株玉米都“吃饱吃好(hǎo)”。 紧邻的大片大豆田里,18米宽的喷杆从拖拉机(tuōlājī)两侧缓缓展开,叶面肥细密洒落,大豆叶片(yèpiàn)瞬间披上“营养雨”。“我们合作社喷施的是水溶(shuǐróng)肥和二氢钾,促根、保花、保荚。”龙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晓名说,1万多亩的大豆将分三轮喷施,为(wèi)提单产打下基础。 农户为(wèi)玉米和大豆田(tián)精准施药、科学配肥(央广网发 郑明 摄) 针对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呼伦贝尔多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zhōngxīn)组织农技(nóngjì)服务队下沉一线,手把手(shǒubǎshǒu)教农户科学管护作物。通过开设培训班、线上(xiànshàng)推送技术要点等方式,切实提升农民田管水平。“夏管抓得好,一年收成少不了。”当地农牧和科技局工作人员唐存喜表示,将持续强化技术保障,落实防灾(fángzāi)减灾措施,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农业机械正在田间作业(zuòyè)(央广网发 王凯超 摄) 科技的(de)“加持(jiāchí)”不仅体现在管理服务上(shàng)(shàng),也体现在作业模式的革新上。今年,呼伦贝尔市全面推广“水陆空”立体作业方式:地面有智能农机精准耕作,空中有无人机喷施药肥,水源管理借助智能水利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调控。 在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集团,18台高地隙(xì)喷药机正有序作业,对超过44万亩的玉米和大豆精准施药、科学配肥。“我们采用‘根系追肥+中耕一体化’模式,既提升了效率,又(yòu)优化了土壤环境。”农牧(nóngmù)科技部部长(bùzhǎng)夏福生说,这种方式有效促进(cùjìn)了植株强健生长和籽粒饱满,筑牢丰产根基。 今年,呼伦贝尔市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bǎohùxìng)耕作技术(jìshù),耕地质量不断提升(tíshēng)。全市粮食产能有望(yǒuwàng)稳定在133亿斤以上,大豆、油菜单产预计分别提升5%和3%。 更多精彩资讯请(qǐng)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xiǎoshí)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yě)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liánxì):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游族网络参与“石榴籽计划”公益捐赠活动,助力北疆青少年教育发展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